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

所以,最近我越來越喜歡從原始定義或目標下手。

原理通了,邏輯通了,再加一點點創意及想像力,很多東西都是順理成章就推導得出來。

像物件導向設計領域常見的 SOLID 原則,或是再精煉出來的「五則皆變」觀點,深刻體會後,你可以推導出許多 design patterns 或 bad smell 論述。

關於 DevOps

溯源能力是很重要的,才不會被狀似革新,實則舊瓶裝新酒或跨領域借用的「新觀念」所迷惑。

像近年來很潮的 DevOps,你可以說是革新,因為它的的確確顛覆許多公司的陳年作風;但你也可以說它只是舊瓶裝新酒,只是把 Lean Thinking 的五大原則應用到軟體產業上。

是新,是舊?係主觀評論範疇,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實實在在掌握到核心精髓,並予以實踐?

掌握了,實踐了,那麼,得魚忘筌,是新,是舊,根本不重要。沒有掌握,沒有實踐,那麼,是新,是舊,也不是現在的你有資格過問的事、最該過問的事。

莊子曰:「請循其本。」

關於 Docker

面對別人提出的技術問題或導入問題,最近也更傾向不直接給答案。

孔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推導過程,才是最深刻的。

像許多人對 Docker 提出的疑惑,其實只要回到 Docker slogan 所揭櫫的本質:“build, ship, run any app, anywhere”,再反思自身的 DevOps 環節,「叩其兩端而竭焉」,關鍵癥結往往呼之欲出。

我常常用這類的話作為引子,回答各種 Docker 疑難雜症:

這和 Docker 無關。請先假設這世界上沒有 Docker。 […]

請回到還沒有 Docker 的時代,重新思考你的問題。 […]

或許是出現太多次了,還有網友評論道:「葉大最近挺常講這句話的… 果然是 Dockerize 之前最重要的 mindset。」

也順便預告一下:我在今年九月 Container Summit 2016 的專題演講〈[Docker 導入:障礙與對策]({{-< ref “embrace-docker.md” >}})〉,大致上就是秉持這種「叩其兩端而竭焉」加上 TOC 思維方法的角度,從 Docker 的 UDE 一路推導至核心衝突。血淋淋,但看到癥結,才能對症下藥(或許是猛藥⋯⋯)。

關於 TOC & Satir

既然我在〈改變的框架〉一文中預告,我想以「左腦高德拉特,右腦薩提爾」作為下半年課題,那麼,「請循其本」,我也該試著抓出兩者的核心本質,作為思考或應用的指引。

關於高德拉特 TOC 的核心理念,在《抉擇》書中,透過高德拉特父女的機鋒對話,歸納出這幾點:

TOC 核心理念

TOC 核心理念

至於饒富創意的薩提爾治療手法,背後有哪些核心原則呢?

在《薩提爾治療實錄》書中,如此闡述薩提爾治療手法的基本價值與假設:

  1. 欣賞各種生活風貌,並相信在適當條件下,每一種生活形式都朝向成長。
  2. 假設當事人本身擁有自我成長的因子。治療者就如同園丁,了解美麗的植物成長所需的最佳環境,提供成長需要的肥料及灌溉。
  3. 欣賞家庭歷程,及家庭的掙扎奮鬥與各種可能性。欣賞並不一定意味著喜愛,而是比較非判斷性的態度。
  4. 開放的態度,願意運用人性化作為治療的工具。必須有能力創造一個我們自己能被觀察、傾聽、觸摸和瞭解的情境。

在《薩提爾的家族治療模式》書中,如此闡述薩提爾治療手法的普遍信念與原則(以下僅部分摘錄):

  1. 「改變」是有可能的。
  2. 我們都擁有內在資源,以成功地應對和成長。
  3. 我們有許多選擇,特別是面對壓力做出「適當回應」,而不是對情況做出「即時反應」。
  4. 治療需把重點放在健康與各種可能性上,而不是病態上。
  5. 「希望」是「改變」的一大重要成分。
  6. 人們因「相似」而聯結,因「差異」而成長。
  7. 治療的主要目標是為自己做出選擇。
  8. 「問題」不是問題;如何「應對問題」才是問題。
  9. 大部分人傾向於選擇其所熟悉的,而非舒適自在,特別是在承受壓力之際。
  10. 父母往往重複他們成長過程中所熟悉的模式,即使知道這些模式是功能不良的。
  11. 我們無法改變過去已發生的事件,只能改變該事件對我們的影響。
  12. 欣賞並接納過去,可以增加我們管理現在的能力。
  13. 「應對方式」是自我價值層次的展現;自我價值愈高,應對方式就愈統整。
  14. 「一致性」與「高自我價值感」是薩提爾模式的主要目標。

由此可見,「一致性」與「高自我價值感」是薩提爾模式的主要目標。

其中,關於「一致性」(congruence) 的生活原則,《家庭如何塑造人》如此闡述:

  • 溝通清晰。
  • 合作而非競爭。
  • 賦予力量而非壓制。
  • 強調個人的獨特性,而非將之分類。
  • 運用權威去引導和完成「所該做的事」,而非透過獨裁的力量去強迫服從。
  • 全然地關愛、珍視和尊重自己。
  • 對自己和社會負責。
  • 視問題為挑戰和機會,以獲得創造性的解決方法。

至於「高自我價值感」,《薩提爾的家族治療模式》如此闡述:

自我價值

自我價值

 

呼!「請循其本」,其實並不簡單。

但可喜的是:兩大方法的「本」,其實交會處甚多。儘管一剛一柔,但到了某個境界,百鍊鋼化為繞指柔,組合技可達到綜效。

看完這一篇,以後看到我以問題反問你的提問,就別再驚訝了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