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去上 Scrum 認證課程?
去年 Q4 起,在有限的職權範圍內,小規模試行敏捷轉型。一路走來,自認在 Scrum 這一塊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想親炙這領域的先行者,以印證自己摸索的心得,並解決思考及實踐上的盲點。
上課,是一條捷徑。
因此,看到 Terry Wang 的〈Scrum Alliance 的 certificate〉一文,我開始對 Scrum 認證課程感興趣。
證照(「收據」)不是目的:
其實認證只是一份收據,他不會幫你加薪,不要為了拿而拿。
收據真的只是其次,這些課程都是世界級的,滿滿的都是知識,只是看每個人能拿多少回家。
再次強調,認證只是收據,不要為了拿而拿,是為了去跟大師學習。
至於那些所謂的「收據」,我倒是不需要了。反正又不是自己要開課教人考證照。
為什麼要去上 CSPO 課程?
那麼,接下來的問題是:要去上哪一門課呢?CSM?CSPO?CSD?
Terry 的文章,讓我嚇了一跳:我完完全全誤會了,原來 CSD 比 CSM 及 CSPO 還難拿到呀。
原本以為,像 Scrum Master 這種帶點 coach 性質的人,養成教育應該更難才是。
撇開其他因素,純以自己的需求來評估。
身為一個技術人,CSM 或 CSD 似乎是首選?
但是,突然覺得,現階段的自己,好像比較需要去上 CSPO 的課,才能用 PO 的語言去 facilitate PO。
至於 to facilitate/coach developer 一事,本來就是自己的守備區,也一直在做了。
其實,在軟體研發這一行,developer 畢竟是第一線執行者,很容易就吸收 PMP 的 planning/executing/monitoring/controlling 觀念(但對於繁文縟節則敬而遠之),或 Scrum 及 Kanban 這種輕量級的風格。
反倒是 PO,擅長的是發想願景,不見得擅長執行面。
— Quote: 2017-01-05 Tweet
難怪有兩種 PM:PdM (product manager) & PjM (project manager)。
畢竟,個別來看,單單在「行腳商人」及「總管」這兩個圈圈裡努力奮鬥,都不見得做得到位了,遑論 PdM 及 PjM 跨界合體,身兼兩者之長。
職場生涯中,我就親眼看到一大堆沒有 PjM 觀念的 PdM 把優秀工程師逼走的血淋淋實例。尤其是根本就沒有 CSPO 心態的 PdM。
教育 PO,比教育 developer 難。
你覺得賈伯斯是容易被教育的嗎?
所以,我才要去上 CSPO 課⋯⋯
如果只從 Scrum Master 角度出發,想去 facilitate PO,小缺點就是,會只被當成 project manager。優先序一出現衝突狀況,會被質疑沒有 product manager 或 portfolio manager 的高度。
因此,對於那些沒有 PMP 也沒有 Scrum 也沒有 Kanban 觀念的 PO,先換位思考,用他們的語言說話,(或許)才比較容易 facilitate 他們。
換位思考
上 呂毅 老師的 CSPO 課程,最大的體悟是「強制換位思考」。尤其是 Johari Window,是很有必要的。
「Sprint review 的重點,不是 demo working software。」這一金句,也真的是顛覆我的成見。
“Learning” 的確是整個 sprint 從頭到尾都一直在持續發生的,尤其是想當然爾全程都積極參與的 Scrum Master 及 developers。只是,該 “learning” 的,可不止這些人,而是所有 stakeholders。而且,某些 stakeholders 只會在某些 event 才有較高機率有義務出席——sprint review 就是這樣的表定 event。
所以,對這些有義務出席 sprint review 的 stakeholders 來說,出席這個 event 的重點是什麼?
大概就是朝這個方向思考吧。甚至,整個 sprint 過程中,PO 也應該以此作為首要關注點,不要微管理。
果然還是需要換位思考。
PO 真的有自覺嗎?
現場觀察,及老師回憶,來上 CSPO 課的,的確以工程師居多。
所以,可以想見,兩天醍醐灌頂後,回到工作場域,許多沒有職位權的人,將面對極大的不匹配及無力感。
所以,權位以外的影響力,真的很重要。
所以,憲哥的書,華倫班尼斯的書,大人學的課,請多多自我預備吧。這是當場我給同學們的小小建議。
否則,找機會讓遠來牧師去貴公司講道吧。畢竟,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沒有先知在自己家鄉被人悅納的。」
跨界拼圖
人生首張證照,當生日禮物。
而且,某種意義上,也算小小的跨界。
上完課之後的感想是:果然應該要來上 CSPO 課,拼圖才完整。
也成功推坑幾位同事,擴大盟友。
更令我開心的是,超強的同事,已經開始運用這兩天上課學到的東西了。
被 CSPO 課程洗腦後,再看一些沒有用 Impact Mapping 結構表述的產品藍圖,就覺得層次不足,漏洞百出。
重點是層次,不是形式。
上了兩天 CSPO 課,與一些已經浸潤於 Scrum 協作環境的大江南北英雄英雌共同演練,心中真是無限感觸。
我是努力用理性推導,小步試行(還從許多其他領域偷渡觀點及作法),別人卻是早已像呼吸一樣,相忘於江湖。
感覺很像當年,我是去學習 PMP 觀念,別人則是去複習他們早就每天都在做的事。
這就是差距。
這差距,就要靠軟功夫及硬功夫去彌補了。
不能逃避的責任
現在完全能夠體會 Terry 說的「假如你真的有興趣,去上課,拿到了收據,我認為你對台灣的軟體產業有一份責任,你需要把台灣的軟體產業變得更好,因為你是先知先覺者。」
這是我們的責任。
說好了要一起變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