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一月起,我開始每個月一次,每次兩小時的【職涯躍升書系導讀會】,讓公司同仁自由報名,希望藉由這種草根性的軟性活動,另闢一條 bottom-up 的改革路徑。畢竟,深遠持久的影響,不能少掉「喚醒基層意識」這環節。
前六個月的選書如下:
-
個人層面,喚醒個人成長意識
- ① 經理人之道
- ② 三年後,你的工作還在嗎?
- ③ 不懂這些,別想加薪
-
團隊層面,喚醒團隊成長意識
以下列出這六場導讀會的介紹文案。
經理人之道
活動名稱:《經理人之道》導讀會
時間:
導讀人:William Yeh
目標聽眾:技術領域的初階主管、地下主管、工頭、組頭,以及有志於在一兩年內成為上述身分的人。
活動進行方式:
- 活動前:請先自行讀完《經理人之道》至少第 1~6 章。
- 活動中:導讀、討論、Q&A。
參考資料:
- 我寫的推薦序:軟體研發者的隨身職涯教練
三年後,你的工作還在嗎?
Dear all,
2014 年初,我以 architect 身分加入G公司。當時我對於 individual contributor (IC) 路線能走到什麼地步,仍然充滿疑惑,身邊也沒有 mentor 可以解惑。
幸運的是,我在 2014 年 8 月就入手《三年後,你的工作還在嗎?》這本剛出爐的新書。這本書的觀念,徹底重塑了我的認知,成為我私房的職涯祕笈。甚至當我數年後成為主管,我還自掏腰包送給屬下一人一本,以重塑整個部門的意識(有圖為證):
值此歲初重新檢視與訂定個人年度計畫的時機,我大力推薦用這本書伴你度過農曆新年。
不懂這些,別想加薪
Dear all,
為了離開舒適圈,看看外面的世界,我去外商圈打滾了一陣子,儘管我的英語聽說能力並不算好。
在外商,異國異地 con-call 開會,讀不到共時性的空氣,已經是一種低情境的溝通了,使用英語,更是嚴重限縮語言表達力的頻寬。低情境、低頻寬,是我面對的第一個困境。
我更發現,為了突破低情境低頻寬的禁錮,不只簡報風格,不只溝通風格,甚至連更基本的職場思維也得轉變。我得盡快尋得具體的方法,從頭練習職場基本功——我需要學會在低情境、低頻寬處境下更簡潔、更高效的風格,這風格還得具有某種跨文化、跨語言的通用性。
後來,我拿出早已躺在書架上好幾年的這本書,重新蹲馬步:
不要被狀似聳動的書名騙了。這本內容扎實的書,不僅是表格,不僅是話術,更是職場思考的基本功。
照著這本書刻意練習幾個月,某些核心要點甚至還刻意默寫默背起來。沒有 mentor/coach 在側,自承進步緩慢,卻已經開始敏銳看到許多身邊的反例:
- 口語陳述冗長,聽不到重點
- 簡報層次錯綜,看不到結構
- 簡報資料蕪雜,看不到牛肉
當我照著書中第一堂課「一分鐘口頭報告」的兩份表格自我操練,也照著第六堂課及第十一堂課介紹的兩種不同的簡報情境重塑自己的簡報思路之後,這類反例在我眼中就顯得粒粒分明。
看得到問題,察覺到不足,喚起意識,才容易催生改善的行動。
如果你也想重頭練習我所謂的職場基本功,我邀請你,照著以下步驟進行:
-
開始閱讀《不懂這些,別想加薪》這本書。
-
拿出隨身筆記本,開始敏銳觀察你身邊發生的這些具體事件,並記錄下來。在下次導讀會時,秀出你所記錄的這些事件:
- 口語陳述冗長,聽不到重點
- 簡報層次錯綜,看不到結構
- 簡報資料蕪雜,看不到牛肉
-
記錄之餘,請進一步思考:如果換成《不懂這些,別想加薪》這本書教的方法,應該怎麼調整?
另外,這本書第七堂課介紹「DISC 個性分類」,我也在 Scrum 團隊提過幾次。我建議大家可以先做一下附件的小測驗,我們在導讀會現場會聊聊這個東西。
獨角獸專案
Dear all,
近十年,軟體研發界有兩大類重要思潮。在技術面,有大數據、機器學習、immutable infrastructure、微服務、容器、函式編程、資料流水線等;在流程面,則有敏捷開發、DevOps、自助服務、混亂工程、精實 UX 等。這些思潮,有些是新發明,有些則是文藝復興,甚至是跨界學習而來。
因此,當我 2021 年底答應要來這裡時,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但實際進來看到這邊的軟體技術及行事流程,與外界所謂「業界標準配備」差距甚大,仍然嚇了一跳。
當然啦,這也是我來這裡第一年的重要目標之一:「Raise the bar for 各職能工作者,至少要對齊業界水平」。
業界水平是什麼模樣?大體上,就像《獨角獸專案》這本小說所描繪的那樣。
在這小說中,你可以看到在「無極限零件公司」這樣年營業額 40 億美元的製造商暨零售商中,行銷企劃部門、軟體研發部門、服務維運部門彼此爭功諉過的寫實場景。你會看到故事主角梅克辛如何在穀倉泥淖中獨自展開她的「英雄之旅」,與地下反抗軍合作,導入先進的軟體研發思潮。正當一切似乎漸入佳境時,居然還有一條懸疑支線在背後悄悄醞釀⋯⋯高潮迭起,頗有潛力改編成劇情片。
如果你是愛看熱鬧的小說族,你會喜歡它的。
當然啦,內行看門道。這本奇書,並不止於小說,而是真正可以照表操課的。
在參加導讀會之前,我建議大家依照「速讀」及「精讀」兩階段依序進行:
-
速讀階段:速讀完《獨角獸專案》至少一遍,先享受高潮起伏的劇情,並熟悉人物與關係。
-
精讀階段:挑出書中所有與「系統與組織的五大理念」有關的段落,越多越好。
我自己的做法是:每讀到一個有關的地方,就用書籤標註(善用不同顏色的標籤更好)。如下圖:
以上,請務必在導讀會之前確實完成。導讀會時,我們會以此為基礎,玩一場我在 DevOpsDays Taipei 2021 帶的工作坊。我們將以「系統思考」角度,帶你分析書中倡議的「五大理念」,你將會得到有助於形塑適合 IT 滋長企業文化的施力線索。
Amazon 的人為什麼這麼厲害?
Dear all,
我自認有一點點文青的基因。像詹先生寫《創意人》及《城市人》,企劃的《謀殺專門店》,創辦的【明日報】,都是我小時候愛讀的東西。
因此,當 2021 年 10 月初 S君 & C君 與我接洽,我是充滿驚喜的。當時我心想,有機會在曾經引領台灣網路圈不斷創新的P集團底下服務,應該是非常光榮的事。
是的,在我學生時期,P的確是台灣網路圈的創新火車頭。
不過,當我進來之後,我很驚訝地發現,P與我學生時期的印象已經大大不同了。就如我在上一次《獨角獸專案》導讀會的文案所說:
當我 2021 年底答應要來這裡時,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但實際進來看到這邊的軟體技術及行事流程,與外界所謂「業界標準配備」的差距甚大,仍然嚇了一跳。
當然啦,這也是我來這裡第一年的重要目標之一:「Raise the bar for 各職能工作者,至少要對齊業界水平」。
業界水平是什麼模樣?大體上,就像《獨角獸專案》這本小說所描繪的那樣。
《獨角獸專案》描繪的是「軟體技術及行事流程」的業界水平,至於「專業主義及企業文化」的業界水平,我打算透過《Amazon 的人為什麼這麼厲害?》這本書來與大家一同探討。
《Amazon 的人為什麼這麼厲害?》這本書所描繪的,其實不只是 Amazon 一家公司的狀況,其實不只是電商龍頭的狀況,更是許多一流外商的共同水平。
我期待大家能好好吸收這本書所勾勒的「專業主義及企業文化」,我也會如此要求大家,追上業界水平,成為專業的工作團隊。
克服團隊領導的五大障礙
Dear all,
四月五月導讀會的選書當中,《獨角獸專案》描繪的是「軟體技術及行事流程」的業界水平,《Amazon 的人為什麼這麼厲害?》描繪的是「專業主義及企業文化」的業界水平。接下來六月份的導讀會,我打算藉由《克服團隊領導的五大障礙》這本書,談談「績優團隊」的業界水平。
記得自己第一次認真思考「績優團隊」這件事,且把這件事視為己任,是在 2015 年閱讀《鳳凰專案》這本書的時候(記得嗎?這是《獨角獸專案》的前作)。我也注意到故事中 CEO 史蒂夫在第 18 章中運用了《克服團隊領導的五大障礙》所介紹的「個人歷史演練 (personal history exercise)」來重塑團隊,擊節讚嘆於峰迴路轉的劇情之餘,不免也心生疑竇:這一招真的有那麼神嗎?
因此,我入手了《克服團隊領導的五大障礙》這本書,也根據這本書介紹的方法,用在團隊集體塑造上,用在新人 onboarding 上,也用在個人 1:1 上,可說是我的私房法寶。
這本書的部份重點,可參考以下幾篇文章:
- 「一個人走的快,一群人走的遠」,但為何有些團隊就是走不遠?
- 從 2G 到 ABCD:想要讓團隊走得更快又更遠?先看看建立信任的兩大目標及四項指標
- 讓團隊走得更快又更遠第二招:用建設性衝突打造更強的團隊戰力
- 讓團隊走得更快又更遠第三招:結合 GROW 模式的勇於許下承諾
- 讓團隊走得更快又更遠第四招:塑造當責文化之前,你該知道規避責任者的四大類型
- 讓團隊走得更快又更遠番外篇:從負責到當責的塑造當責文化
- 讓團隊走得更快又更遠第五招:學會重視成果的 3 個階段和 4 種對象
如果你對這幾篇文章頗有共鳴,想進一步學習具體做法,或是也想再一次從商業小說角度看看「績優團隊」的樣貌,那麼,極力推薦你讀一讀《克服團隊領導的五大障礙》這本書,並且嘗試運用書中介紹的方法。
這次導讀會,請在參加之前,先自行做一下 pp.226~227 的【團隊評估】。
還有,這次導讀會,會有一點噁心。在此先預告一下。
❶ Part 1: 喚醒個人及團隊的成長意識 (計 6 冊)
❷ Part 2: 高效團隊的工作方法 (計 2 冊)
❸ Part 3: 職場心理:觀點、期待、渴望 (計 3 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