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面試資深軟體工程師。幾次下來,對幾家公司培養出來的員工素質,有個概括印象了(或許也帶點偏見)。

一個最顛覆既定印象的心得是:不是在大公司就一定學得深,不是在新創就一定學得廣。

重點仍在於自己。在於自己有沒有「系統思考換位思考自覺行動」。

或者再濃縮成:在於「專業態度」。

專業:技能 vs 態度

專業,有技能面及態度面。

「專業技能」的成長,只要選對適性的方向,早晚都功不唐捐,尤其在學習資源既廣且深的今天。

但「專業態度」的成長,除了操之於人的機運(天降的好運氣,或天殺的壞運氣),更多是取決於個人的自覺行動

專業技能固然重要,但是,能夠讓自己從流水帳的制式履歷表欄位中脫穎而出的,終究是專業態度。

很準。只要針對每一份履歷表,個別客製化追問幾句,幾乎就能分辨出哪些人有下意識追求專業態度的成長。

自覺

專業態度的層面非常多,我最在意的是「系統思考換位思考自覺行動」。

這類專業態度,由誰來教?

這不是公司能夠主動教你的。大公司不見得會主動教你,也未必所有公司都有像杜書伍、何飛鵬、稻盛和夫這樣的 mentor,不斷為文內訓(還集結出書)。資源有限的小公司,更是如此。

如果公司沒有這樣的 mentor,就自己往外找吧。從優質社群找,從有信譽的名師、課程找,或者,從書本找。

其實,許多情況,回頭讀讀幾本好書,並實踐,你就有許多 mentor 加持了。

試想:有 Andrew Grove、Peter Drucker、Stephen Covey 當你的私人 mentor,是不是更靠譜?

少了自覺,就會像我某篇舊文〈南柯一夢二十年〉講的:

遇到這樣的個案。

第一堂課:「我有 20 年的工作經驗。」

最後一堂:「現在我才發現,我只有 1 年的工作經驗,只不過重複了 20 年。」

要避免 20 年後發出這樣的喟嘆,就請立刻開始自覺培養起「系統思考」及「換位思考」的專業態度吧。

行動

如果工作場域沒有專業態度的學習對象(不要以為大公司就一定有這樣足以學習的對象),可以改從優質社群學,可以從有信譽的名師、課程學,或者,從書本學。

其實我一直覺得,學生時代講究的預習、複習、作業、考試循環,進了職場,一樣要有這種自我進修意識。

學生時代,有定期的作業及考試督促你複習及活用;進了職場,沒人出作業練習題給你,該如何預習複習活用?這就是身為在職場上打滾的成年人,該發揮創意及意志力的地方。像「換位思考」,就是一種在想像層面的預習+複習。

新思惟他們有一句我很喜歡的 slogan:「沒有機會,製造機會;沒有舞台,搭起舞台!」這也算是一種主動搭起的活用機會。

自己搭起實體的或想像的舞台,行動,操練,更有機會變成習慣,變成自覺。

問與答

網路上充斥著「成長」及「求職」的問與答。主動分享成長經驗者有之,但更多的是發問。

發問是好事,但也要留意在網路上發問的局限性。就像 Joe 的〈如何問個好問題〉一文所說,要提問時,請把握下面五大重點:

  1. 背景故事提供清楚。
  2. 自己要先想一下自己要甚麼,這是別人無法幫你判斷的。
  3. 不要問主觀判斷很重的問題,除非你只是想聊天與抱怨。
  4. 不要讓問題過度開放,列出「選項」才能聽到客觀分析。
  5. 問題討論要自行收斂。

否則,討論串很容易一下子樓就歪了。

正因網路問答有如此高的侷限,有時候,回頭讀讀幾本好書,並實踐,會比支離破碎又缺乏背景脈絡的網路問答,更有效。

讀書

網路上充斥著「成長」及「求職」的問與答。真心建議:何不回過頭來,好好讀讀幾本書?築起合適的心智框架,就能在許多狀況下不假外求。

聚焦於個人專業態度的成長,是值得的自我投資。

在我的書架上,總是有一塊精華地帶,專門擺放這類專業態度的書籍。遇到疑惑,就來此寶地諮詢或印證。有時候,甚至只要把這幾本書的目錄瀏覽過一遍,就有吃下一顆定心丸的效果。

沒騙你,真的光是目錄,就足以讓自己「低回留之,不能去云」。

專業態度的書籍

專業態度的書籍

這類書籍,務實,不打高空,很容易套用在自己的工作場域,操練「系統思考」及「換位思考」的專業態度。

你我的書單未必有交集,但重點是:取法乎上,請儘早讓自己有「系統思考換位思考自覺行動」。

這是預習,也是複習。

給不愛看書的人⋯⋯

如果實在懶得啃書,比較想上課的話,以下幾門課,都是大補帖!

⋯⋯但是,良心建議,上完課,灌完頂之後,還是該回頭看看書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