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系統思考角度談 DevOps 三步工作法

今天在 #DevOpsDaysTaipei 2024 給了一場 Keynote Speech:【從系統思考角度談 DevOps 三步工作法】。 ​ 事情的緣由是這樣的。

艦長想在 DevOpsDays Taipei 2024 繼續開設廣受好評的新手村、入門班系列。經過討論,我決定仿照之前在 DevOpsDays Taipei 2018 & 2021 的路線,繼續以「系統思考」角度去剖析 DevOps 相關的組織文化與管理議題。

我自己有一個關於演講的內規天條:演講,不只是輸出,也希望每次都有新的挑戰。因此,對於這次的演講主題【從系統思考角度談 DevOps 三步工作法】,我給自己下的挑戰是:我不要用較為人知曉的 CLD (causal loop diagram),我要挑戰更難的 SFD (stock and flow diagram)。

改用 SFD 倒不是為了量化塑模,而是因為它能夠更嚴謹的思考「變數」。正好這幾年台灣也開始流行起存量、增量的詞彙 1,我想,不妨跟風蹭一點熱度。

咬文嚼字的必要性(二):階段性的預期成果設定

不管是專案管理領域還是目標管理領域,「階段性的預期成果設定」都是很重要的基本動作。

不過,多年下來,我常常看到怪怪的,但又說不上來哪裡不對勁的例子。因此,我想找找是否有建議的寫法,甚至句型,作為團隊的共同語言。

此文針對 ① 專案管理領域的 milestone 與 ② 目標管理領域的 key result 兩方面來探討。

從私校角度看新課綱

屢次教改,課綱演進至今,許多人認為補習班與私校是受益者。

補習班的說法可能不易判斷真偽,而私校畢竟受到教育當局的監管程度較高,說法應較可信。譬如說,私校定期呈報教育當局的「學校課程計畫」報告書,就可看出從教師角度出發的論述。

我選了兩份報告:〈臺北市靜心國民中學 112 學年度學校課程計畫〉(以下簡稱「靜」)與〈臺北市私立復興實驗高級中學國中部 112 學年度學校課程計畫〉(以下簡稱「復」),一窺私校眼中新課綱時代的教與學。

看完之後,只能用這幅 ChatGPT 生成的圖來形容自己的所見:

以下是一些重點摘要。

2023 個人回顧

原本以為前幾年的冒險已經夠精彩了,沒想到今年更加刺激,簡直就是甘迺迪的登月大計。

到了年終,又開始要做個總回顧,再對來年許願。去除一些不便揭露的事情,以下是簡單的回顧。

如何衡量敏捷對於軟體研發效能的利益?

面對敏捷或 DevOps 藥方,病人可能帶著各種不同的動機而來,但終歸都會提出同樣的疑問:我怎麼知道敏捷有沒有效?怎麼衡量成效?

這問題,可能在導入之後的某個時刻會問,但更有可能像戰國時代梁惠王那樣,才剛第一次接見孟子,居然劈頭就問:「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孟子見梁惠王

孟子見梁惠王

對這議題,常有兩種極端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