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一月起,我開始每個月一次,每次兩小時的【職涯躍升書系導讀會】。前六個月著眼於喚醒個人及團隊的成長意識,接下來兩個月則著眼於高效團隊的工作方法

這兩個月的導讀會,都鎖定在 Agile 相關書籍上——儘管單純從書籍名稱上面都看不出來會與「敏捷」有關。選書如下:

以下列出這兩場導讀會的介紹文案。

豐田精實管理的翻轉獲利秘密

Dear all,

最近一些同仁開始上 Kanban 課程,我想,也該是時候引介大家讀一讀這類書籍了。

接下來兩次導讀會,都會鎖定在 Agile 相關書籍上——儘管單純從書籍名稱上面都看不出來會與「敏捷」有關。

首先登場的是《豐田精實管理的翻轉獲利秘密》。

  

原諒我又要講古了。記得 2016 年我密謀在G公司推動 Agile & DevOps 轉型之前,私底下先做了一些思想溯源。畢竟,身為 INTJ,智性上的滿足是不容妥協的——我不滿足於只是「守」著使用手冊般的 “thou shalt…” 敘述,我還需要知道背後的原理及演變歷史。

眾所周知,Agile & DevOps 其中一支重要源頭是 Toyota 引以為傲的「Lean 精實思想」。因此,當年我從《精實革命》、《流的傳承》、《豐田形學》、《學習觀察》這幾本書消化吸收 Lean 思想,雖然費力,但對於 Agile & DevOps 背後的原理更了然於心,也更能面對現實世界的變化球。畢竟,即使我們不嚷嚷著要推動 Agile & DevOps,但 Lean 思想的核心要點,仍然是非常具有普遍性的,值得精熟。

再功利一點講,許多人對於 Agile 的想像是「用一半的時間做兩倍的事」,問題是,真的有這麼神效嗎?關於這問題,我引述憲哥在《豐田精實管理的翻轉獲利秘密》推薦序所說:

精實管理,是提升效率的顯學。

所以,如果導入敏捷的初衷是「用一半的時間做兩倍的事」,那麼,從「精實思想」這一源頭切入,或許更能直接符合期待——但我可沒說這會比較容易。

  

Lean 思想雖然具有普遍性,但某些地方卻是反直覺的,需要以實際活動或模擬活動去體驗(記得嗎?我的【敏捷原理與團隊塑造】工作坊,就有一個這樣的小活動)。我也一直試圖尋找更淺易的 Lean 思想入門書,作為課後跟進的輔助讀物。

多年後終於找到了。江守智這本《豐田精實管理的翻轉獲利秘密》,儘管不是針對軟體研發產業,但如果你慧眼獨具,自然會發現「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正如此書第 53 頁所說:

轉化」是過去十年內我在顧問生涯中所獲得的最重要能力。因為隨著看的企業越多,就會發現大家所在乎所努力的方向其實都很相似。因此,如果說要向標竿學習,那麼這些績優企業如何應對這些通則性問題,就是一個值得參考的地方。

我甚至可以說:好好吸收並轉化這本書所詮釋的 Lean,將可讓 Agile 的執行更有底氣,而不致淪為花拳繡腿。

時間管理的 30 道難題

Dear all,

七月八月的兩次導讀會,都鎖定在 Agile 相關書籍上——儘管單純從書籍名稱上面都看不出來會與「敏捷」有關。

兩個月,兩本書,分別對應到當前敏捷的兩大門派:Kanban 與 Scrum。

七月份導讀會的選書《豐田精實管理的翻轉獲利秘密》談的是 Kanban 背後的「Lean 精實思想」,八月份導讀會的選書《時間管理的 30 道難題》則在探討個人的時間管理,以及(根據相同的原理)團隊的時間管理:目標選擇術、子彈行動力、時間掌控權、流程改進法——有慧眼的人會看出,其實這與 Scrum 的 4+1 活動,雷同程度極高。

Scrum 之所以常被戲稱為「照妖鏡」的原因是,它如實照見出團隊工作流程、技能、默契的盲點(這是 Scrum 經驗主義三支柱當中的 transparency),以及團隊是否有勇氣(這是 Scrum 五大核心價值觀之一)面對事實去進行持續改善(這是 Scrum 經驗主義三支柱當中的 adaptation)。

Scrum 團隊若拒絕面對殘酷的真相,半途而廢比例是非常高的。所以有的經典說「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有的經典說「你們要從窄門進去;因為通向滅亡的門是大的,路是寬的,從那裡進去的人也多。」

假使團隊真的有勇氣走向持續改善的道路,那麼,該朝什麼方向改善呢?

我認為,《時間管理的 30 道難題》這本書探討的個人的時間管理,以及(根據相同的原理)團隊的時間管理,是非常好的起點。跑 Scrum 的人,從這本書必會找到許多改善團隊運作的線索——這是 Scrum 4+1 活動的基本功。

就算你不跑 Scrum,這本書也一樣能夠改善個人的工作效能——這是專業工作者的職場基本功。

【職涯躍升書系導讀會】系列

❶ Part 1: 喚醒個人及團隊的成長意識 (計 6 冊)

❷ Part 2: 高效團隊的工作方法 (計 2 冊)

❸ Part 3: 職場心理:觀點、期待、渴望 (計 3 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