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6 補記) 在 Yves 臉書看到《敏捷管理生存指南:不是快,而是適者生存》這本書終於要上市的消息,非常振奮。僅以此文,紀念當年 Yves 部落格文章給我的種種啟示。
起頭
2016 年七月,剛升上 Gogolook 的部門主管,也不容我再迴避一個埋藏已久的內心交戰:公司再這樣下去是不行的,朝敏捷的方式轉型才有出路。可是「轉型」二字談何容易,「敏捷轉型」更涉及深層的心智模式,匹夫之勇是行不通的,非長期抗戰不為功。
我需要一份地圖,告訴我敏捷轉型的航道上可能有哪些冰山或暗礁。就算還不知道該如何排除剷平,至少知道該如何趨避。
幸運的是,此刻 Yves 剛出爐的〈找出組織無法變敏捷的阻礙 – 團隊共創法實做〉部落格文章,恰如一場及時雨。文章不僅整理出敏捷轉型常見的 12 項阻礙,更進一步將它們分成三大類型,並開出三帖藥方:
-
人員或組織的慣性 → 解決慣性的方法就是一直動,平衡日常營運與變革,控制前進的腳步,從走路、小碎步、健走慢慢加速到需要的節奏。
-
主事者的重視程度 → 權力越集中的組織越有可能大幅改變組織架構與資源投注,否則就得組織扁平化,採用自組織模式。
-
人員沒有能力或知識 → 給資源學習,給空間運用。
綜合考慮之後,我選擇在自己有直接職位權影響力的團隊內,打破慣性,亦步亦趨植入 Scrum 相關知識與實踐。這個小團隊的成功,便成為日後在公司內進一步擴大敏捷施行範圍的指標性個案。
我很感激 Yves 這篇文章的啟示。
遊戲
敏捷實施一小陣子,很快就會觸碰到一個迴避不了的衝突點:自組織、自管理要到什麼程度,才不是淪為玩假的敏捷?
隔壁團隊嘗試跑了 Kanban 一陣子,遇到這類問題,找我討論。
我知道這問題應該被解決,但該如何解決?當時的我並沒有頭緒,更何況這是隔壁的團隊,是我沒有直接職位權影響力的團隊。
我又向 Yves 的部落格取經。幸運的是,Yves 稍早在〈自己來做到死! – 玩授權撲克來學主管如何授權〉這篇文章裡就點出一個關鍵,也介紹一個有趣的工具:
當主管在考慮工作的授權時,不應該問自己「要不要授權?」,而要問自己「要如何授權?」
因為跟自組織一樣,授權不是 0 跟 1 二選一,而是程度多寡的差異。授權撲克(Delegation Poker)就是幫助我們思考「要如何授權?」的一個好工具。
這麼有趣的工具,令人躍躍欲試。於是,我開始密謀在公司月會時,帶這個團隊公開玩一場「授權撲克」遊戲,既解決他們的問題,也試圖在寓教於樂氣氛中對全公司傳達「某些不一樣的事正在發生」的訊號。
我大致上是根據 Yves 文章介紹的玩法,微調成更像 planning poker 的方式,讓團隊公開探討幾項活動的授權等級:
- Refine PBI
- Select SBI
- Estimate SBI
- Freeze spec
- Unfreeze spec
- Allow fast lane during sprint
- Manage tech debt
(也感謝 Yves 慷慨贈我幾盒鈦坦科技設計的授權撲克。)
這場公開活動,不僅達到預計的效果,也讓我更敢公開進行一些非傳統的引導活動。
空間
2017 上半年,公司人數成長到空間不敷使用,打算再租下另一層辦公室。
國內外敏捷先驅的經驗告訴我們,合適的實體空間,能夠催化敏捷的成效。因此,這是千載難逢的大好機會,可以從頭開始把空間塑造成可滋養敏捷成長的模樣。
事情就是這麼湊巧。這一年來,每當我遇到相關的疑惑、需要相關的參考對象,Yves 就是會這麼湊巧的與我的敏捷探索之路產生交集。
此刻,Yves 所在的鈦坦科技也正在搬遷他們的台北辦公室,葉千綸設計師更在 3 月 30 日晚間公開分享新辦公室的設計理念。於是,我們去取經,並設法將一些有趣的元素帶回來。
後來,與業界交流敏捷轉型甘苦談,才赫然發現,封閉的實體空間,對台灣軟體研發圈子的傷害有多大。我們真的很幸運,能在推動敏捷轉型的初期,就有可師法的對象,讓實體空間不致成為敏捷的阻力。
人的問題已經夠麻煩了,如果連空間都是麻煩製造者,怎麼能苛責敏捷轉型不順利?
引導
知識性的 Scrum 課程很多,但軟技能卻很少直接在 Scrum 課程中傳授。
這麼說或許並不公平,畢竟 Scrum 只是具體而微的框架,不是包山包海的滿漢全席,骨肉還是需要由其他地方填補。
什麼才是 Scrum 需要搭配的軟技能?
Yves 的〈敏捷 X 引導 – 讓 Scrum 團隊自組織的具體方法〉部落格文章點出一個關鍵:
Scrum 架構裡有那麼多的溝通在發生,沒有人可以真正控制事情的進行,主管需要學習其他的領導方式。
於是,我開始從這篇文章中按圖索驥,尋找與溝通、領導、引導相關的軟技能:
- 焦點討論法 (Focused Conversation, ORID)
- 團隊共創法 (Consensus Workshop)
- 開放空間會議 (Open Space Technology)
這些引導技能,水很深,我沒能全盤掌握,但已經夠讓我在公司內推動不少敏捷變革措施。
一路以來,從 Yves 的文章受益匪淺。現在,欣見 Yves 將多年心得整理成有系統的專書《敏捷管理生存指南:不是快,而是適者生存》,相信更能幫助尚在摸索的芸芸眾生。
—— 敏捷魔藥師 葉秉哲 (William Yeh) 2021-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