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溫層朋友提出一則有趣的提問:
從該討論串,以及後續追加的其他討論看來,「賺錢」算是簡潔扼要又難以反駁的「成效」衡量標準。畢竟,這是商業世界。
只不過,「賺錢」畢竟已經是落後指標了,有流程改善意識的人,應該要更關注領先指標。
「錢」是很重要的價值,但「窮得只剩下錢」不該是軟體研發所追求的價值。
因此,當時我給的簡短回答是:
TL;DR 對於「價值」是否有增益。
回頭看看當初導入敏捷的痛點及原因,找出起初認定(或誤認)的價值是什麼。尤其是:這所謂的「價值」,是否可追溯至敏捷宣言或 Modern Agile 四層面。若追溯不了,或許一開始就投錯藥方了。
導入敏捷後,是否在敏捷宣言或 Modern Agile 四層面有所進展。進而檢討:這些進展,是否有對應到當初導入敏捷的痛點及原因。
在導入敏捷之初,或者說,在評估是否要導入敏捷之初,其實應該早就握有一票沈痾清單了。這份沈痾清單,就是大家最在意、最想要增益的「價值」。
沈痾清單,初期常會以「落後指標」形式來界定;但這還不夠。對於大家最在意的一些落後指標,還需要更進一步,研究出具有強烈因果關係的「領先指標」,才能夠發揮高槓桿的改善。
什麼才是敏捷圈子所認定的價值,以及對應的指標,尤其是領先指標?
來看看三本經典的說法吧。
敏捷專案儀表板
Scrum 發明人 Jeff Sutherland 及 Ken Schwaber 合著一本小書《告別瀑布,擁抱 Scrum》,第七章介紹敏捷工作室可採用的評估指標,用來「追蹤和改進專案績效,建置專案和管理報告,追蹤專案歷史,反映目前趨勢,評估工作室的成本和獲利,以此來確定是否需要擴張或縮小工作室」:
-
生產效率 (Productivity):利用特定數量的資金,所完成的業務功能的單位個數。
-
品質 (Quality):軟體缺陷個數。
-
價值 (Value):軟體開發中,投資的每一塊錢,為組織創造價值的效率(用百分比表示)。
請思考一下,這些算是領先指標,還是落後指標?與「賺錢」之間有強烈的因果關係嗎?
衡量敏捷的成功
《洞悉敏捷》第八章,介紹四個度量維度,作為衡量敏捷效能的框架:
- 快速性 (do it fast):生產力、回應性 (responsiveness)。
- 正確性 (do it right):品質、客戶滿意度。
- 及時性 (do it on time):可預測的交付節奏。
- 持續性 (keep doing it):員工滿意度。
請思考一下,這些算是領先指標,還是落後指標?與「賺錢」之間有強烈的因果關係嗎?
敏捷輪盤
《The Great ScrumMaster 中文版》第六章很懇切地提醒:
在開始改變你們的工作方式之前,先搞清楚變革原因會是個好主意,不要只是因為它是個新潮的東西就開始著手去做。
你們目前的強項有哪些?瓶頸是什麼?你期望的結果是什麼?如果這些期望不夠高、不夠好,那麼或許你還沒準備好面對變革。
本章接著介紹 12 個度量維度,幫助我們判斷現在是否為變革的好時機:
書中將這個「敏捷輪盤」視為團隊共識的探詢工具,我則進一步將它視為敏捷效能的指標:
- 上市時間。
- 客戶滿意度。
- 從客戶取得的回饋。
- 交付的可預期性。
- 團隊健康。
- 團隊合作。
- 與他人的溝通。
- 效率。
- 生產力。
- 品質。
- 持續改善。
- 對改革的反應。
請思考一下,這些算是領先指標,還是落後指標?與「賺錢」之間有強烈的因果關係嗎?
價值
看了三本經典條列的 N 項敏捷的度量指標,可以回頭審視文章開頭的大哉問了。
敏捷,對於「價值」是否有增益?
但在試著回答這問題之前,請先試著釐清一個核心議題:什麼才是敏捷圈子所認定的「價值」?
如果你嘗試將《告別瀑布,擁抱 Scrum》、《洞悉敏捷》、《The Great ScrumMaster 中文版》列的 3 + 4 + 12 項價值指標分類,不難看出,敏捷,不僅著眼於百米衝刺的短期成效,更著眼於馬拉松的長期績效。
敏捷,是一種巧妙的均衡感。
這種均衡感,約略可對應到 Modern Agile 四層面:
- Make People Awesome
- Make Safety a Prerequisite
- Experiment & Learn Rapidly
- Deliver Value Continuously
這種均衡感,也像極了《投資前的精準判讀》提出的永續事業模型 (model of a sustainable business)。1
一言以蔽之:在團隊中,如果看不到這種均衡感,那麼,鐵定不是敏捷。
所以,在談要不要敏捷之前,務必誠實自問:這種均衡感,是你想追求的嗎?
若回答「是」,再試著找出這種均衡感的領先指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