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這概念,台灣很晚才起步。
儘管敏捷宣言 (The Agile Manifesto) 早在 2001 年就問世,可是在台灣,如果以 David Ko 在 2014 年首次舉辦的 Agile Tour Taipei 活動作為開端,「敏捷」開始成為台灣業界的話題,大概也不過十年。
於是,在國外早已經百家爭鳴的「大規模敏捷」流派(連 SAFe 都出到 6.0 版了呢),在台灣,直到近年才零零星星有人談到這議題。
大規模敏捷的各家流派,多半是從 Scrum 之類的原型出發。但 LeSS 與眾不同的是,它非常謹慎自制,避免在規模化過程中引進無謂的複雜。
就如同《多團隊高效協作密技》所說:「規模化,不是角色變多、流程變複雜,而是協作方式的改變。LeSS 的導入,難處都不在 LeSS 的流程,而是在環境與人的不配合。」因此,想學習 LeSS,重點不要只放在流程上,應該更留意探討這些協作、環境、人的議題。這才是形塑 LeSS 的關鍵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