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個人回顧

去年年終回顧文中,我曾半戲謔說道:自己好像都在消費之前外商經驗的戰備存糧。

今年,這份感受更加明顯,甚至連台商新創經驗都動用到了。

到了年終,又開始要做個總回顧,再對來年許願。去除一些不便揭露的事情,以下是簡單的回顧。

職涯躍升書系導讀會,Part 3:職場心理:觀點、期待、渴望

2022 年一月起,我開始每個月一次,每次兩小時的【職涯躍升書系導讀會】。前六個月著眼於喚醒個人及團隊的成長意識,接下來兩個月著眼於高效團隊的工作方法,最近三個月則著眼於心理層面,尤其是觀點、期待、渴望。

這三個月的選書如下:

以下列出這三場導讀會的介紹文案。

以「蜘蛛法」拆分過於龐大的 User Story

(改寫自公司內部 memo)

   

Hi all guys,

剛從傳統瀑布式專案管理風格轉換到敏捷風格的團隊,最常遇到第二個卡關之處是:如何將 User Story 拆分到足以在一個 sprint 內完成的顆粒度?

如果玩過我帶的「在幾分鐘以內出門」(“get out of the door in a few minutes”) 活動 1,或許可藉由喚起這段活動的體驗來得到拆分大故事的靈感。如果還想進一步知道更具體的步驟,我推薦大家試試 Mike Cohn 大師提出的 SPIDR 法

事情做一半,等於沒完成:淺談敏捷的里程碑設定

(改寫自公司內部 memo)

   

Hi all guys,

剛從傳統瀑布式專案管理風格轉換到敏捷風格的團隊,最常遇到第一個卡關之處是:如何以敏捷的角度設定里程碑?

最近在協助兩個 Scrum teams 進行 Sprint Planning 時,我都會用以下角度提出挑戰性提問:

  • 能否將 User Stories 拆分到:可以在一個 sprint 結束時,端出利害關係人可以據以給出建設性回饋end-to-end 成果

這需要創意,需要練習,需要提升規劃能力,需要提升工程能力,需要時時用挑戰性提問提醒自己。但或許更重要的是:大家需要打從心裡認清且認同這樣做的理由。

理由之一是:精實生產。

User Story 釋疑:真的要遵守嗎?

(改寫自公司內部 memo)

   

Hi all guys,

最近我會對有意導入 Scrum 的任務小組個別進行一整天的 Agile Workshop。這些小組都有一項課前作業:請先準備團隊在三個月以內會進行的 User Stories 清單/陳述。

眾所周知,user story 有一個經典句型:

As a {XXX user persona}, I want to {do YYY} so that {ZZZ result or benefit}.

有同仁問道:有些 user story 不容易以「“user” 視角」來寫。怎麼辦?真的要這麼嚴格遵守 user story 格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