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推薦文] 高效產出:突破資源限制的敏捷管理術
在商業世界,「敏捷」又變成流行語了。許多人風聞敏捷兩大流派 Scrum 及 Kanban 勾勒出來的美麗新世界,聽起來也頭頭是道,便以為敏捷轉型是輕而易舉、隨插即用、立竿見影的事。
不過,真實世界不必然會像宣傳的那麼單純。等到真正開始嘗試時,遇到已知或未知的障礙,才開始懷疑人生,心生退轉。「敏捷轉型」這條路,怎麼走起來並沒有那麼敏捷呀?
其實,「敏捷」這道處方未必有錯,錯的可能是病患未先接受過合適的衛教。
[課程推薦文] 高效產出:突破資源限制的敏捷管理術
在商業世界,「敏捷」又變成流行語了。許多人風聞敏捷兩大流派 Scrum 及 Kanban 勾勒出來的美麗新世界,聽起來也頭頭是道,便以為敏捷轉型是輕而易舉、隨插即用、立竿見影的事。
不過,真實世界不必然會像宣傳的那麼單純。等到真正開始嘗試時,遇到已知或未知的障礙,才開始懷疑人生,心生退轉。「敏捷轉型」這條路,怎麼走起來並沒有那麼敏捷呀?
其實,「敏捷」這道處方未必有錯,錯的可能是病患未先接受過合適的衛教。
LeSS 的 “Scrum Master focus over time” 一文主張,在導入敏捷的初期階段,首要焦點應放在 Team 、Product Owner 及 Organization 三者。
如果借用麥肯錫 7S 模型來分析這些初期的施力重點,不難發現,Organization 的施力點大致可直接對應到 7S 的結構 (Structure) 1 ,至於 Team 及 Product Owner 的施力點,則是對應到 7S 的風格 (Style)、技能 (Skills),甚至是共同價值觀 (Shared Values)。
前者屬於硬性要素,較易理解,也較易實施;後者屬於軟性要素,較抽象,也不易立竿見影——這是敏捷啟航時需要面對的模糊題。
公司內 agile guild 定期聚會輪到我來主持了。這次我打算帶一場「Scrum WHAT & WHY 討論:以 Scrum 認證模擬測驗為素材」的小活動。
理論上來說,「Scrum WHAT & WHY」的終極答案應該是來自 The Scrum Guide,不過,這份輕薄短小的文件就像成文法典法條,不易引發實務聯想。反之,Scrum 認證模擬測驗可說是非常好的 Scrum 靈魂拷問材料,尤其是對略有實務經驗的人來說,內容可說是拳拳到肉,足以激盪小組討論的火花。若只以功利角度看待,就太可惜了。
有圖為證:
時代不斷進步,競爭日益激烈,專業工作者的門檻也愈來愈高。我們對 individual contributor 專業能力的期待是高的,相對的,這群人的自我意識自然也不低。
企業挑人才,人才也挑企業。
問題來了:企業能否吸引專業人士?
我從兩本書,摘錄出個人比較心儀的優勢導向、人本導向觀點。